再读阿兰德波顿的《工作与幸福》有感

作者: meilin
位于: 心理性格

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段话,说“隐居就不要心怀大志,”觉得特别有道理。隐居嘛,求的就是内心平静,能专心致志地研究学问,或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。这时候如果还怀有雄心壮志,很容易受环境影响,造成心理失衡。尤其处在信息发达的网络时代,每天看到别人如何成功,如何发财等信息,即使不诱发嫉妒,也会引起自责自卑等负面情绪。

昨天晚上重读了阿兰德波顿的《工作与幸福》,突然就悟出了作者想要表达的真正意思。好文章反复读还是有好处,随着阅历增加,能从中领悟更多道理。

在谈到幸福感和期望值之间的关系时,阿兰德波顿说我们的目标决定我们如何定义成功者和失败者。他认为自我满足感并非要求我们在任何一个努力的领域都很成功,我们通常不会因为做事失败而深感羞辱,只是当我们把自豪和价值感寄托在特定的成就上,却没有实现目标的时候才会赶到耻辱。总而言之,“没有企图,就没有失败,没有失败就没有耻辱。”因此,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自尊完全取决于我们决定做什么样的人,做什么样的事。

阿兰德波顿还给自尊设计了一个公式:

自尊=成功/期望

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,我们现在越来越难以从工作中获得幸福感,是因为我们的期望远远超出了现实。下次看到网络上有人贩卖各种努力奋斗,拼命赚取功名利禄的毒鸡汤时,我想许多人会先思考一下阿兰德波顿的自尊公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