菖蒲与端午节习俗

作者: meilin
位于: 生活常识

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——端午节,也称端阳节、重午节、端五节、蒲节、天中节、诗人节、送药节、女儿节等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。

由于地域的不同,端午节便有了不同的名称,但过节的习俗却是大同小异。其中菖蒲就是端午节习俗中常用的一种植物,那么菖蒲与端午节习俗到底有什么关系呢?有何原由呢?

刘若愚《酌中志》卷20中记载:“初五日午时,饮朱砂雄黄菖蒲酒,吃粽子,吃加蒜过水面。赏石榴花,佩艾叶,合诸药画治病符。”这说明自古以来,人们就将菖蒲作为端午节的用品之一。

浙江奉化民间认为端午节前后的药材治病最灵验,必须多多采集,送给老人,故称该节为送药节。东北少数民族在端午节的早晨出去采摘菖蒲、艾蒿,还前往水域捕捉青蛙,然后往蛙口内填一块墨,使青蛙干燥。一旦发现有人患浮肿病,就用蛙墨涂抹伤口,传说必须是在端午节时制作的才有效。

端午节采药、酿酒,都是同克制五毒分不开的,它在客观上有助于中医药的进步。

所谓“五毒”,就是蛇、蜈蚣、蝎子、蜥蜴、癞蛤蟆或者、蛇、蜈蚣、蜥蜴、蜘蛛、蝎子的统称,也有的地方把黄瓜、蛋黄、黄鱼、黄鳝、黄蛤称为五毒。因为农历五月以后,天气渐热,蚊虫苍蝇孳生,传染病容易发生,所以古人称五月为“恶月”或“百毒月”。而到了端午节时阳光最为炽热,百毒齐出。民间认为这一月多灾多难,生了孩子都会夭折,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方法预防,包括采用服药和巫术等手段来躲避五毒之害。为了对付五毒,人们就采用五端——菖蒲、艾草、石榴花、蒜头和山丹五种植物来祛除各种毒害。在端午节这天,必赐扇,喝雄黄酒,小孩穿五毒裹肚、佩戴香囊,捕捉蛤蟆,贴端午符,沐浴兰汤,等等。

在防五毒的风俗活动中,使用植物辟邪是大家所熟知的。起初是插菖蒲、艾草。《燕京岁时记·草蒲·艾子》中记载:“端午日用菖蒲、艾子插于门旁,以禳不详,亦古者艾虎、蒲剑之遗意。”民间多自采自用,城里则有人沿街叫卖菖蒲和艾草。后来又增加了石榴花、蒜头、龙船花,与菖蒲、艾草合称天中五端,可与五毒相克。

古时,端午节还有许多游戏,除了划龙舟之外,还有射柳、击球、斗草、端午景等。只是如今在很多地方,尤其是城市里已经看不到这些了。其中端午景是一种高雅的游戏。《清嘉录》“五月端午”条云:苏州“五日,俗称端五。瓶供蜀葵、石榴、蒲、蓬等物,号为‘端午景’”。其中所说的‘蒲’即为菖蒲。清朝宫廷画家意大利人郎世宁曾绘过一幅《端午图》,就是宫廷端午景的真实写照。

相关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