蜡梅与腊梅有什么区别?

作者: meilin
位于: 园艺花卉

腊梅是腊月开的梅花吗?腊梅和蜡梅到底哪个名字更准确?

虽然蜡梅和腊梅都指的是同一种花,但是这两个名称还是有所区别的。不管以前或是现在的课本上是怎么写的,只要我们有心深究一下,便可知到底用哪个名字更贴切了。中华文化博大精深,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文化精髓都可以追根溯源的。

蜡梅的写法以“蜡梅”为正,“腊梅”亦通。就好像一个人有大名和小名,大名是正名,而小名只是俗称或别称。

蜡梅图片

蜡梅的图片

不论是蜡梅也好,腊梅也罢,其中的“梅”字绝非指它就属于梅花,而是因为它具有梅花的某些特征,比如形、香和傲寒而立的品格。从生物学角度看,蜡梅与梅花也并非同一种植物,蜡梅,属蜡梅科,落叶灌木;而梅花,属于蔷薇科,是一种落叶乔木。据查考,称其为“蜡梅”,是因其花瓣色似蜜蜡,质感像捻蜡而得名。至于“腊梅”,是因为农历十二月被称为“腊月”,而这种花通常在每年的冬末开放,所以俗称它为“腊梅”。

看古代诗词,你会发现,诗人们多围绕着“蜡”来做文章,从“蜡”字上抒发情思。可见如同蜡般的质感已经成为蜡梅的鲜明特质,这是“腊”所不及的。既然是花名,更需形象描述,而这“蜡梅”就比“腊梅”更形象,更具有深意。“腊”除了说明蜡梅是腊月开花之外,似乎无更深的含义了,如以其传情,效果就远不如“蜡梅”更贴人心了。

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古人对蜡梅都有什么说法,以使我们更加明晰。

唐代诗人崔道融有诗云:“故里琴尊侣,相适近蜡梅。”杜牧也有诗“蜡梅还见三年花。”

宋代大诗人苏东坡住许昌时,在小西湖畔房前屋后广植蜡梅,居室匾为”梅花堂”,其诗《蜡梅一首赠赵景贶》有“天工点酥作梅花”句。苏东坡认为它的花色极似蜂蜡,应名为“蜡梅”。

宋代的《云麓漫钞》上说得很清楚:“今之蜡梅,按山谷诗后云:京洛间有一种花,香气似梅花,亦五出,而不能晶明,类女功捻蜡所成,京洛人因谓蜡梅。”

宋代谢翱有一首写“蜡梅”的诗:“冷艳清香受雪知,雨中谁把蜡为衣? 蜜房做就花枝色,留得寒蜂宿不归。”诗人说雨中的蜡梅以蜡为衣,以避雨雪的侵凌。诗人意犹未足,又进一步以“蜜房”来比喻蜡梅枝头的花朵,并说这儿是蜜蜂躲雨避寒的好去处。诗人有此奇思妙想,当与“蜡梅”这一写法有关。

宋代《云麓漫钞》:“京洛间有一种花,香气似梅花,亦五出,而不能晶明,类女功捻蜡所成,京洛人因谓蜡梅。”

尤其是元代耶律楚材的“枝横碧玉天然瘦,蕾破黄金分外香”的绝句更是咏得出色,他把“蜡黄”升华到“金黄”的色调,使腊梅变得更加风姿绰约,孤芳超绝了。

李时珍的《本草纲目》上也有类似的说法:“此物本非梅类,因其与梅同时,香又相近,色似蜜蜡,故得此名。”

明朝的《花疏》中写道:“蜡梅是寒花,绝品,人以腊月开,故以腊名,非也,为色正似黄蜡耳。”

清初《花镜》中也有这样的记载:“蜡梅俗称腊梅,一名黄梅,本非梅类,因与梅同放,其香又近似,色似蜜蜡,且腊月开放,故有是名。”

可见自古以来,以“蜡梅”为正名,以“腊梅”为俗称,已经是“铁证如山”,无可厚非了。

备注:如果你翻看1997年版的《现代环宇词典》,你会发现里面还是以“腊梅”为正名的,这也就难怪很多人,尤其是中老年人都习惯用“腊梅”这个名字。因为工具书不同于其它书籍,所以一本词典会用上几十年都舍不得丢。

1999年9月,《辞海》彩图本第四卷第5005页中称:“蜡梅”,一作“腊梅”,蜡梅科。

2004年1月,《现代汉语规范词典》第775页称:腊梅,见“蜡梅”。现在一般写作“蜡梅”。

2005年6月,《现代汉语词典》第806页中,也将“腊梅”改为“蜡梅”。

1998年《现代汉语规范词典》问世,此书是国家语委“八五”规划重点项目,其 “宗旨在于全面贯彻国家语言文字的有关标准,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。”该字典第295页将其确定为“蜡梅”。

前一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