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《报复》看纳博科夫眼中的优秀读者与优秀作家

在阅读分析纳博科夫的短篇小说《报复》时,突然意识到该故事反映了作者的所有文学理念。

《报复》并没有明显的主题思想,只是以全能视角讲述了一个荒诞故事:多疑且嫉妒心很重的丈夫在得知妻子有出轨迹象时,不加深究就冒然采取行动,将无辜的妻子报复至死。 ……

《尤利西斯》,文学盛宴里的一盘红烧肉

正在看詹姆斯乔伊斯写的《尤利西斯》,无愧为意识流小说的鼻祖,表现手法不仅远超福克纳《喧嚣与骚动》和伍尔夫《到灯塔去》,而且比普鲁斯特的《追忆似水年华》易读得多。

今天初读到第六章。对情节描述之细腻,内心独白之精彩留下深刻印象。 ……

从《仁慈》学习男青年被女友劈腿后的正确做法

《仁慈》是纳博科夫的短篇小说之一,讲述的是一名文艺男青年被女友劈腿后,由内心痛苦,期望挽回恋情,到突然醒悟,认识到女友的行为卑劣,重新恢复自我,感受人间温暖的心理蜕变过程。

该小说分为两个场景:他的画室,以及等待女友出现的城门楼 ……

从纳博科夫的《威尼斯女郎》看小说的悬念与冲突

“威尼斯女郎”指的是一幅画,被纳博科夫当做了该部短篇小说名。这是一个有悬疑色彩的故事,涉及五个主要人物,分别为上校父子和古画修复专家麦戈尔夫妇,以及小说的视角人物辛普森。故事发生在上校的城堡中,围绕这副迷人的古画展开。 ……

假如梭罗带着简书去了《瓦尔登湖》

《瓦尔登湖》是一部脍炙人口的散文故事,梭罗絮絮叨叨的日常生活描述,看似琐碎,却让许多浮躁的心变得平静。

梭罗是为了实验极简生活而去的瓦尔登湖。他开荒种地,做到了粮食自给自足。但他在当时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没有闲钱,因此不得不靠偶尔打短工换点零花钱。 ……

评《俄罗斯美女》,看纳博科夫笔下的剩女长啥样

纳博科夫是现代文学大师,文字幽默,透着老道与智慧。在我看来,他最大的特点是擅长用诱导性语言引导读者充分发挥想象力(视觉完形),共同完成对文学作品的赏析。

这几天在第二遍阅读纳博科夫的《洛丽塔》,这是一部用词高雅的长篇情色小说,曾经因为有伤社会风化而引起巨大争议 ……

那一天,我流泪了!初尝意识流写法

 

他们又来了。是五个人,一个身体瘦削的老太太,一个体态浑圆的中年妇女,两个健壮的老汉,还有一个年纪更大一些的老头。他们是乡下人,脸晒得挺黑。不对!看他们的穿着打扮分明是城里人。

他们越走越近了。有两个人手里拿着长杆,顶端绑着镰刀 ……

感冒与卧床休息

五月二日,天气骤然变暖,连西北风都透着热浪。我穿一件薄薄的棉质T恤衫就上了街。恰好是中午,骄阳似火,竟然流了一身汗。逛过几条街,又去了人气极旺的游乐城看小青年跳舞、溜冰、玩电子游戏。经过几次出汗与收汗的反复过程,回家后就开始打喷嚏,流涕不止,头也痛的厉害 ……

剖析福克纳短篇小说《烧马棚》,深度体验意识流

第三人称意识流小说给人窥探他人内心世界的新奇感,甚至能从小事情获得满足。

《烧马棚》讲述的是一个十岁小男孩对父亲作恶左右为难,内心受良心和亲情双重煎熬,最终不堪折磨,离家出走的故事。 ……

读卡夫卡《在法的门前》,感悟人生真谛

《在法的门前》是卡夫卡一篇很有名的短篇寓言故事,讲述的是一名乡下人求进法门,但被门卫拦住,说暂时不让进,以后有可能允许进。这名乡下人就坐在一个小板凳上在旁边等。

后来他发现通往法的大门一直大敞着,就想自己闯进去 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