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堂吉诃德》第一章故事梗概与写作手法
塞万提斯在《堂吉诃德》的《序言》里说这部小说是在牢房中写成的。这就解释了书中有许多瑕疵与纰漏的原因。因为住在这种地方诸事不遂心意,恶声盈儿不绝,显然不适合写作。但尽管如此,这本书还是以其迥异的特征开创了现代文学,成为举世瞩目的佳作。 ……
塞万提斯在《堂吉诃德》的《序言》里说这部小说是在牢房中写成的。这就解释了书中有许多瑕疵与纰漏的原因。因为住在这种地方诸事不遂心意,恶声盈儿不绝,显然不适合写作。但尽管如此,这本书还是以其迥异的特征开创了现代文学,成为举世瞩目的佳作。 ……
今天早上晨练时一直在琢磨《堂吉诃德》,觉得这本书确实很奇特。它的结构并不复杂,就是由堂吉诃德和桑丘二人的行侠仗义过程,串起一个个天马行空的神话小故事。
我猜测,塞万提斯是把当兵和做囚犯时道听途说的故事拼凑在这本书里 ……
前一段时间读《纳博科夫短篇小说全集》,一些好故事通常看三遍,甚至五遍,因此对内容和结构理解透彻,写出的书评也较为满意。但在初读《堂吉诃德》时就很难写书评,整个阅读囫囵吞枣,再加上跳读,除了留下基本印象以外,对细节没有太多研究。 ……
《堂吉诃德》虽然有很多精彩部分,但毕竟文化与历史背景与我们不一样。除了宗教传统和姓名以外,还有许多内容读起来费劲。再加上闹剧和穿插故事较多,就显得拖沓,篇幅过长。
这本书持续看了好几天,仍然有四十多章未阅,着实有些疲惫 ……
我发现最佳的写作状态并不是头脑清醒的时候,而是混沌与半梦半醒之间。具体原因还不清楚,但这个时候下笔能做到行云流水,文字表达毫不费力。
做为普通人,每天保持一样的精神状态是不可能的,但坚持每日更文能让自己维持稳定的写作水准 ……
《堂吉诃德》分为上下两部,各有52章和74章。昨天看到上部的46章,对这本书的结构与风格有了初步认识。
塞万提斯写成该书的时间是十七世纪初,那时候的文学表现形式还不多,没有描写内心世界的意识流,对景色的描绘也很粗陋,不像现代作家一样能将景色与故事情节融为一体 ……
在翻弄纳博科夫《文学讲稿》三件套时得知《堂吉诃德》是讨论小说发展的起点,就暂时放下《俄罗斯文学讲稿》的《安娜卡列尼》,先研究这部小说。
早几年在云南弥勒旅居时,从当地图书馆借阅过塞万提斯的《堂吉诃德》,是杨绛译本。 ……
人在江湖,完全避免世俗干扰有点难。但要做成一件事,专注与专业往往是先决条件。这也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。写这篇文章就是提醒自己:时刻铭记取舍与进退之道。
没错,学会舍弃很重要。日常遇到的好东西太多,不能什么都要 ……
本来想下午或晚上坐下来认真写点什么,但考虑两百字就算一更,还是随便填点内容吧。这样能让早饭吃得踏实一些。
转眼间来简书已经快半年了。早上照镜子竟然发现两鬓长出几根白发,顿时有了时光荏苒,岁月流逝之美好意境。 ……
今天开始看托尔斯泰的《安娜卡列宁》,不得不赞叹他的场景描写之绝妙,文学造诣确实高。实际上,我早就读过《战争与和平》和《复活》,但当时只是走马观花,除了留下场面描写宏大等感观以外,对结构和风格等方面没有太多研究。
回过头来再看,就必须正视这位文学大师在我心目中的地位了。 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