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季秋海棠的病虫害防治

作者: meilin
位于: 园艺花卉

四季秋海棠的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如下:

叶斑病

主要侵染四季秋海棠的叶片,由病原细菌引起。染病严重的植株生长衰弱,大量落叶,严重影响观赏效果。染病的叶片初期出现淡绿色水渍状的小点,而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或近圆形的疱状斑,略隆起,呈褐色至黑褐色,病部周围组织成淡黄色或红褐色,并有明显的晕圈,病斑可相互连接成大斑块,伤口处有“菌脓”流出。

后期病组织变为褐色,干枯,病叶大量脱落,直至整个植株萎蔫。该病原菌为秋海棠黄单孢杆菌。该菌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越冬,借助雨水或浇灌水传播,多从植株气孔或伤口侵入危害。高温多湿、连续降雨、管理不善、土壤贫瘠时发病严重。

防治方法:发病初期,及时摘除病叶并集中烧毁,减少侵染源;在日常的栽培管理中注意给植株通风透光,降低湿度,合理施肥,促进植株健壮生长,提高其抗病能力;避免人为损伤和从植株上方浇水,减少感染和传播率;发病初期,可用30%琥胶肥酸铜胶悬剂500~600倍液,或25%溴硝醇600~800倍液,或30%倍生1000倍液,或90%土链霉素4000~5000倍液,或200毫克/千克农用链霉素,也可用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~800倍液,每隔10天左右喷洒1次,喷药次数视病情而定。

茎腐病

是盆栽秋海棠的常见病害,各地均有发生。主要危害四季秋海棠的茎部,也可侵染叶片。初期在接近地面的茎基部出现水渍状的暗色小斑,而后逐渐扩大成不规则的大斑块,并呈棕褐色软腐状,病组织收缩下陷。当病斑环切茎部时,植株倒伏死亡。

叶片受到侵染后,引起暗绿色水渍状圆形斑点。叶柄被侵染后则变为褐色并腐烂。在潮湿条件下,病部可见白色丝状物,这些便是茎腐病病原菌的菌丝及菌核。该病由真菌中的立枯丝核菌侵染所致,在土壤或病残体上存活越冬。当气温适宜(20~24℃)、湿度较大时开始发作。一般春季发病较多,阴雨天、浇水过多、土壤含水量过高时,发病严重。

防治方法:对于病害发病普遍或严重的花圃,应选用有机质含量丰富的新土栽培,或用塘泥、河泥更换掉原来的旧盆土,以避免病原菌不断积累造成持续危害。施用农家肥要充分腐熟,浇水要适量,以减少发病;可选用五氯硝基苯或多菌灵给土壤进行消毒预防,每平方米用药5~6克;发病时可选用95%绿亨1号精品3000倍液,或20%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,或50%立枯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,或40%五氯硝基苯700~1000倍液,或65%敌克松600~800倍液,或用高锰酸钾1200~1500倍液进行药剂喷施防治。

灰霉病

多发生在四季秋海棠的叶片和花的边缘,初期出现水渍状褐色至红褐色的枯斑,扩大后整个叶片变黑腐烂,受害部位密生灰黑色霉层。

防治方法:及时清除病株及病残体,并集中销毁;生长期喷洒80%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%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。

根结线虫病

受害的四季秋海棠植株生长衰弱,矮小,叶片萎蔫,严重时会干枯死亡。在其根上会形成大小不一的瘤状物。瘤状物呈乳白色至黄白色,外面包裹一层褐色膜,表面粗糙。瘤状物是根结线虫寄生后形成的增生物。

病原为根结线虫,该虫以卵、幼虫存活在土壤中寄主植物的残体上,在土温达20℃以上,湿度40%时即可侵染。大多数雌虫在性未成熟前就进入寄主植物体内,并可进行孤雌生殖,刺激植物组织形成瘤状体,造成植物的生理机能严重受阻。该线虫在温室内可常年发生,以5、6月份最为严重。

防治方法:首先要对栽培土壤进行暴晒处理;用20%二溴氯丙烷消毒土壤,每平方米用药量为5~8克,或用15%涕灭威颗粒埋入盆土的上部,视盆径的大小而决定施药量,一般15厘米盆埋药0.5~1克;发病期间,灌淋10%克线磷或米乐尔液0.5~1克/平方米。

其它虫害

危害四季秋海棠的虫害还有蓟马、蚜虫、粉蚧、卷叶蛾、红蜘蛛等,

防治方法:蓟马、粉蚧、卷叶蛾可用50%杀螟松乳油1500倍液喷杀;蚜虫可用香烟头5克掺水75克浸泡24小时后的液体喷杀,效果很好,或用50%灭蚜松乳剂1500倍液,或25%亚胺硫磷乳剂1000倍液喷洒防治;红蜘蛛危害严重或有一定数量时可用40%三氯杀螨醇乳剂2000倍液,或40%乐果乳剂1000~1500倍液喷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