谈谈我最爱的文学大师纳博科夫

作者: meilin
位于: 心理性格

高晓松在《晓说》里讲过一句话,说小说里的人物是虚构的,但事儿往往是真的。他还建议从文学作品了解历史,而不是单纯的通过历史书。我非常赞同,而且从文学作品里学到了人情世故。数千年世事变迁,很多东西都变了,唯一没有改变的只有人性。

纳博科夫之所以让我着迷,一部分源于他小说里的人物,鲜活且富有人性;这是我后来琢磨出的道理。纳博科夫出生在俄国显贵家庭,从小受到极好的文化教育,精通几国语言,熟读大量文学名著。后来因为国内革命,他被迫流亡海外,辗转去过土耳其,德国,意大利和法国等国家,最终成为美国公民。

由于经历奇特,他的文学作品既有严谨的俄罗斯文学修养,又有欧洲文学的洞察世事,以及美国文学的调侃与幽默等特点。最重要的是,纳博科夫小说里的大多数人物都有文化,是沦落尘世的精英或富贵人士。他们远离他乡,为了生存,用尽各种手段,尝尽世间心酸,但再落魄,都要维护做人的最后尊严。正因为此,纳博科夫的小说里四处洋溢着人性的光芒,充满爱和情感元素。

我现在主要研究《纳博科夫短篇小说全集》,然后在《文学讲稿》的指引下再次精读《包法利夫人》。《尤利西斯》看到第九章,暂停一下,因为看这本书总让我做梦,而且醒来后记忆清晰,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现象。看来乔伊斯的意识流对大脑影响挺大。当然,这本书的作用很积极,能激发创作欲望,只是阅读时需要想象,再加上大量时代背景很陌生,读起来有些吃力;休整几天,再继续研究此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