维生素K与各种维生素的关系

作者: meilin
位于: 营养知识

维生素K与维生素C有协同作用。维生素K能对抗维生素A所引起的一系列反应,大剂量维生素A可引起出血,还可以引起大鼠横结肠溶酶体中β-葡萄糖醛酸酶、酸性磷酸酶和芳基磷酸酯酶活性增加,以及肝脏溶酶体中芳香磷酸酯酶的过量释放等,给予维生素K则有预防效果,内服维生素A类制剂可减少维生素K在肠中的吸收

维生素K与维生素E和辅酶Q不仅在化学性质上类似,而且在生物作用上也有相似之处,维生素K1还原时,可转变成萘生育酚,后者具有10%的维生素E生物活性和0.5%的维生素K1活性。维生素E氧化时可转变成α-生育醌,后者无维生素E作用,却具有微弱的维生素K样抗出血效果。采用有机溶媒提取法或照射法可使某些纯化酶制剂失效,若随后在其中加入维生素K可使已失效的纯化酶制剂重新被激活,若以维生素E或辅酶Q取代维生素K也有同样效果。

维生素K和维生素E在机体的某些方面可以互相取代,饲料中缺乏维生素E或K可导致大鼠不育症,加入维生素E可使大鼠全部恢复生育,若加入维生素K则可使部分动物恢复生育。维生素K尚可预防缺乏维生素E引起的大鼠脑软化,给缺乏维生素K大鼠注射大剂量维生素E,虽然不能影响低凝血酶原症的发展,但可完全或部分预防维生素K缺乏所固有的一系列代谢变化。富含维生素K的饲料不能防止缺乏维生素E引起的肌营养不良症,但可明显减弱缺乏维生素E所致的尿中肌酸系数的上升。

维生素K常用于治疗以下几种常见的维生素K缺乏症,如新生儿自然出血。阻塞性黄疸、吸收不良综合征、口服抗凝剂过量、肠内灭菌综合征、蛋白质丧失综合征等。

近年来,又用以治疗平滑肌痉挛(如胃肠及胆管痉挛)、慢性肝炎、还可与皮质激素合用以治疗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,用于癌症之治疗可以提高放射治疗的效果。尚有报导用大剂量维生素K注射,可以明显改善多发性硬化及肌营养不良患者的症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