维生素D的来源与理化性质

作者: meilin
位于: 营养知识

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磷在小肠吸收,所以它可以防治佝偻病,而且是人体钙磷代谢不可缺少的物质。

维生素D与甲状旁腺激素不一样,它们都可以升高血钙,但甲状旁腺激素是从骨骼中动员钙,使钙从骨中溶解出来而使血钙上升,要是甲状旁腺体机能长期亢进,则可使骨质软化;而维生素D则不然,它可以促进钙磷的吸收而使血钙升高,并使之进一步形成骨骼。

不论是从食物中摄取或药物注射或表皮中7-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而得的维生素D,都首先在肝中迅速蓄积,而分子中的第25位碳原子经肝细胞线粒体中羟化酶的作用羟化而成25-羟维生素D(25-羟胆骨化醇;25-OH-D3;25-HCC),此产物并无维生素D的生理活性,但它与α球蛋白结合后经肾摄取,在分子中第一个碳原子上再次羟化而生成1,25(OH)2-D3(1,25-DHCC),这才是在钙磷运转过程中真正起作用的活性体。既是说维生素D它不能由人体自身合成而必须由食物摄取,所以它是一种维生素,但这种摄取物并无生物特性,必须经肝肾加工后才能变成有活性的1,25(OH)2-D3(1,25-DHCC),因为它是肾脏所分泌的一种激素,而维生素D为其前体,所以维生素D既是一种维生素又是一种前体激素。

人类对维生素D的需要量,受年龄、皮肤颜色、妊娠、授乳和食物中的矿物质含量以及能影响小肠吸收的情况(如腹泻)而有所影响,成年人与年龄较大的小孩,对维生素D的需要,可因充足的紫外线照射而得到满足。维生素D的每日合理需要量是400国际单位,但孕妇、乳母与一岁以内的婴儿则需增加至800国际单位(维生素D2的换算量是1毫克=4万国际单位)。

维生素D的最好天然来源是鳖鱼肝油,每克中约含维生素D100-200国际单位,但也有的鱼肝油维生素D的含量可能比它还要多,总之鱼肝油是维生素D的良好来源。除鱼肝以外,很多鱼身的油也含有多量维生素D,如沙门鱼、沙丁鱼、虾、蠔等,当然这些油中也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

在普通食物中,维生素D的含量有限,蛋黄含量较大,但各种蛋的差异较大,其差异根据鸡的饲料及阳光照射的程度而定。牛乳中含量很少,人乳中含量更少。牛奶、蛋黄、酵母中含维生素D原经紫外线照射激活后可转化为维生素D。在人体中,过去认为胆固醇是维生素D的唯一前体,但后来发现,其它固醇如植物、酵母与真菌的脂质部分的麦角固醇,动物来源的7-去氢胆固醇等均可经紫外线照射而转化成维生素D。麦角固醇经紫外线照射而得者称维生素D2,照射7-去氢胆固醇而得者称维生素D3,D2和D3是十余种维生素D中最重要的两种。

维生素需要避光保存,但不容易被氧化。用空气通入热的鳖鱼肝油中18天,或用过氧化氢处理18天,对鱼肝油的抗佝偻病作用均无损失。一般强度的氢化作用或一些还原剂如硫化氢、二氧化硫或甲醛的还原作用,都不能将维生素D2破坏。

维生素D在近中性的溶液中,对热稳定。在加工鳖鱼肝油的过程中,用130摄氏度的高压蒸汽加热60分钟对维生素D无任何损失,在140-145摄氏度时才有微量损耗,在165-170摄氏度则会全部破坏。在酸性溶液中,维生素D会迅速破坏,而且破坏率依酸的强度和温度而定,维生素D虽在高温的条件下也能耐受强碱处理。

在维生素D中,以维生素D2和D3较常见,它们在自然界中均以酯的形式存在。维生素D2是无色结晶体,熔点115-117摄氏度,性质稳定,耐热,在265mμ处有一显著的吸收光带,可作为定量测定的依据。维生素D3也是无色结晶体,熔点82-83摄氏度,有耐热性。维生素D2和D3对人类有相同的生理功用,一克维生素D2的生理活性相当于4000万国际单位。一克维生素D3等于4500万国际单位,一般维生素D2或D3均溶于植物油中,密封于充有氮气的安瓶内,避光在10摄氏度以下保存。